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通知公告 > 正文

“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1-07-01    作者:     来源:    

近年兴起的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强算力的优势,人工智能以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方式开始参与人类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塑。思想政治教育在努力实现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并在一些工作领域取得若干成效的同时,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实际问题。为此,6月28日晚,由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国亮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团队组织开展了题为“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学术论坛。此次会议邀请了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常宴会,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崔建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张晋铭,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后韩巧霞,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后许慎等五位杰出青年专家学者作为主讲嘉宾,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敬斌作为点评人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徐国亮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徐国亮教授对五位主讲嘉宾的参与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此次会议的主讲人均为80后、90后的青年学者,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生命力,同时期待主讲嘉宾能为所有与会人员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发言阶段,常宴会以“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前提”为题,分别从问题意识、研究现状、应用前景与价值前提等四个部分展开论述。他认为,人工智能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它短期内不会专门、全面地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但目前已经积累的大数据一经转换将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影响,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工作,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会被完全取代。因此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三者之间的具体统一,同时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工智能的各自特点进行教育、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思考。

崔建西以“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变’与‘不变’”为题,从理论、实践与学科建设三个维度对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变”与“不变”两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并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对打造新形态的智能思政提出了见解。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实践基要和学科属性并没有变,但其理论论域愈发具有智能化、信息化特征,实践范式更加重视数据利用和精准施教,学科发展注重与智能科学的融合交叉。因此得以形成的智能思政将以大数据、深度学习、强算力为前提构筑了专属性的研究论域,其在实践中主要以数据思政、精准思政、虚拟思政等为实践样态,并以数据信息与思想意识、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算法风险与数据安全等范畴为学科边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有机融合。

张晋铭以“智能革命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意蕴”为题,分别从智能革命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目标、人工智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助力与挑战、区块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智能革命时代新型全球治理模式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他指出,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是智能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两项技术,它强化了全球的刚性治理能力,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程序智能更多体现的是程序的公平与正义,全球治理过度倚重程序智能可能会出现技术的异化风险。要实现实质的公平和正义需要保持程序智能刚性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弹性治理间的平衡。因此智能革命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要增强全球治理的整体性能力,还要回归个体本身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韩巧霞以“人工智能的要素属性及其对思政教育的挑战”为题,从有关技术的未来发展、有关劳动力的未来发展以及有关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等三方面对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垄断的论述进行了细致的文本解读,得出人工智能要素的二重性,即劳动属性与资本属性,并提出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的三个挑战:“自我意识”的反思、非智力因素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问题。她认为,由于其带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涵的深刻变化,在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都产生了新变化,进而将在劳动收入份额、劳资关系、劳动力技能偏向等方面带来就业含义的新阐释。

许慎以“应对人工智能的三态:心态、生态和常态”为题,从思政课教师、课程理论与实践等角度谈了谈她对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体会。她指出,从学科属性上看,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站在受教育者的对立面,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了隔阂。因此在对待一个新、不可回避、缓慢应用中的事物时,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基于认知摆平心态、基于需求优化生态、基于赋能培养常态。

会议最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敬斌作总结发言。他首先代表学院向五位主讲嘉宾、所有与会人员以及徐国亮教授学术团队的参与表示感谢。他指出,今天五位青年学者的精彩发言充分表明了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建设发展中汇聚了一大批杰出青年学者,这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助力。同时也也指出,五位青年学者之所以能够成为青年学者当中佼佼者的原因,蕴含着的学术技巧、学术情怀和学术精神,值得认真学习。最后,郑敬斌倡议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精神为指引,用好学术的力量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长为一门具有被高度认同的学科。

此次线上论坛共吸引了29所高校的120余位师生参与,产生了良好效果和较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