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研究丛书”推介|郑敬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研究

发布日期:2022-03-07    作者:     来源:    

编者按:

“迎接建党百年学术研究‘五个一’工程”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院和党的建设学科的引领示范作用,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山大高地”的重要举措。该工程于2020年6月25日正式启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学院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五个一”工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产出了一批具有“山大气派”的高质量、高水平研究成果。

这其中,“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研究丛书”便是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学院汇聚骨干力量组建丛书写作团队,结合学院在党史党建研究方面的整体优势与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用不同的研究主题多视角、多维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套丛书既回应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精神,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助力,也是为推动山东大学学术研究朝着高端、高质、精深、精进方向不断前进贡献“马院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研究

作者介绍:

郑敬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学校部副部长,山东省高校思想教育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大学博士后联谊会副会长秘书长,入选仲英学者、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山东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专家、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等人才称号。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人物、教育部教学能手、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标兵人物、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山东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等各类奖励20余项。

内容简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的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认同基础之上。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研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无论是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理论研究,还是对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实践的科学水平,抑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涵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目标到过程、从问题到方法的研究思路,以新时代为时空境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探讨它的学术理论基础,研究它的客观现实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有效推进进行系统化的策略设计和方法研究,以期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问题做一个全景式的透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参照和实践启示。该书首先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为核心进行学理性探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其本质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经过理性思考、判断和选择后,理解、认可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自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外化为一定行为实践的过程与结果。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内在依据和联系。奠基在学理探讨基础上,该书以实证调查为基础,力求在实践中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现状和困境。从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变化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自身的变化与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传教育手段等维度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积极变化。进而,该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危机存在不平衡、非全面、易反复性、不一致等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剖析危机产生的根源。从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能力有待提升、文化主体利益诉求满足失衡、文化理论特质彰显不足阻滞认同推进、宣传教育方式有效性亟待增强、文化境遇复杂化影响主流文化认同等方面进行具体阐释,为后续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提升路径提供基础条件。最终,该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提升路径进行了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的设计和建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维向度出发,聚焦主导、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五个向度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